主页 > 人工智能 > 如何定义人工智能?

如何定义人工智能?

栏目: 作者: 时间:

一、如何定义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 包括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等。 人工智能的研究范畴: 自然语言处理,知识表现,智能搜索,推理,规划,机器学习,知识获取,组合调度问题,感知问题,模式识别,逻辑程序设计软计算,人工生命,神经网络,复杂系统,遗传算法等。

二、如何定义人工智能这门学科?

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如何使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的学科。它的目标是让计算机能够像人类一样学习、理解、思考和解决问题。

 

人工智能包括多个领域,如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等。通过运用数据分析、算法设计和模型训练等技术,人工智能系统可以从大量的数据中学习和提取知识,并做出决策或提供建议。

 

总的来说,人工智能是一门跨学科的领域,结合了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神经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旨在创造出具有智能行为的计算机系统。

三、人工智能如何定义参数?

人工智能的参数定义是基于模型的特征和权重的设定。具体来说,模型的参数是为了使得模型能够适应特定的任务或问题而进行优化的变量。这些参数可以代表模型中的各种特征、权重或连接的强度等。通过调整这些参数的数值,我们可以改变模型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和效果。因此,参数定义对于人工智能的性能和灵活性具有重要影响。在训练和优化过程中,我们会根据任务需求和数据特征来设置和调整这些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模型效果。所以,参数定义是人工智能模型设计和优化的关键一步,它决定了模型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

四、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该如何定义?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的区别:

强人工智能

强人工智能观点认为有可能制造出真正能推理(Reasoning)和解决问题(Problem_solving)的智能机器,并且,这样的机器能将被认为 是有知觉的,有自我意识的。强人工智能可以有两类:类人的人工智能,即机器的思考和推理就像人的思维一样;非类人的人工智能,即机器产生了和人完全不一样的知觉和意识,使用和人完全 不一样的推理方式。

弱人工智能

弱人工智能观点认为不可能制造出能真正地推理(Reasoning)和解决问题(Problem_solving)的智能机器,这些机器只不过看起来像是 智能的,但是并不真正拥有智能,也不会有自主意识。

从上面的人工智能界公认的观点可以看出,至少要能从给定的任意类型的输入信息中,主动寻找出相关的模式规律,然后能运用找到的模式规律来检查后续的输入信息是否符合其预期,并将预测正确的规律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才能称得上是强人工智能。

可以不客气的说,目前所有的人工智能产品及场景应用都只是弱人工智能,连强人工智能的门框都没有摸到。

真实世界里的各种信息可以通过抽象,将其中的绝大部分信息转换为可计算的算术逻辑。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是数学史上最让人震撼的成果之一,它的出现告诉我们算术逻辑计算的极限:

1、数学不一定是完备的:

即只有一阶谓词演算的算术逻辑是完备的,而那些包含了自指迭代(比如第N+1项为第N项的某种变形),或者是包含无穷个项(比如从第1项到第N项的累加)的算术逻辑运算命题,其中肯定含有无法证明其为真的命题。

2、数学不一定是一致的:

即存在一些特殊的算术逻辑命题,其中包含又对又不对的数学陈述,比如“我说的这句话是谎话”。

3、数学不一定是可判定的:

即我们无法通过机械化的计算,就能判定某个数学陈述是对是错。图灵和哥德尔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证明了这一点。而图灵机模型的问世,正是这一数学问题的物理实现的答案。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机,其算术逻辑计算的理论模型正来自于图灵机。所以,在使用现在的计算机(不包含量子计算机)来计算我们抽象出来的模拟现实世界中的数学问题时,必定会碰到无法求解的情况。

我们认为人类的智能是通用型智能,即人类智能能够推理并解决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但是,我们人类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还有相当多的问题,即使是最聪明,最有智慧的人到现在都没能力找出正确答案,比如明天会不会下雨?明天的股市是涨还是跌?人类的大脑是怎么产生出意识的?宇宙的终极真理是什么?我们之所以想开发出强人工智能,很大程度上是让其帮我们找到那些我们没能力解决的问题的正确答案。换句话说,我们梦想中的强人工智能,其智能水平应该远远超越我们人类自身。当然,强人工智能的实现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终点,比如智商20000,它应该是能不断升级,不断迭代进化的。某些问题在当前的资源条件下无法求解出答案,不代表升级进化后还是无法求解。

那么该如何实现强人工智能呢?我个人认为,我们无法绕过我们人类自身已经拥有的通用型智能。只有先理解了人类自身的通用型智能的机制原理,我们才有可能造出第一代的强人工智能,正如我们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化社会,强人工智能的实现也是这样一个逐步前进的过程,终点是什么,我们离宇宙的终极真理有多近,现在谁都没法给出正确答案。

下面有朋友提出一个观点:

认为我们人类自己可以在没有深刻了解一个东西的原理前,“制造”出这个东西。

如果仅仅使用现有的某个东西,我们不需要了解其机制原理,但如果要制造并批量复制出和这个东西功能相同的人造物,我们还是得了解其机制原理。

当然,我们不需要彻底弄懂其全部机理或最底层的奥秘,但至少要在某个层面上理解其机理。比如原始人一开始通过自然产生的野火来烤熟生肉,但直到TA们学会人工取火,才能算是真正的使用火。哪怕随后数万年里人类对火产生的原理的认识是错误的,也不妨碍我们发明出更多制造和使用火的方法。人类对事物的认知和推理,是建立在不断试错的基础上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自己的智能抽象化通用化,延展开来,解决了一个又一个不同类型的问题。这正是我们人类智能的发展轨迹,而目前的图灵机可以做到这一点吗?答案不言自喻。而为什么我们人类智能能这样发展,或许正是因为意识参与其中。现在,有部分人工智能科学家已经认识到了意识在智能活动中的重要性,所以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和尝试。具体案例请参阅以下报道:

我们需要有意识的机器人

意识必须有某种重要功能,否则在进化过程中,我们不会获得这一能力。

同样的功能也适用于人工智能。

最后,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只能说明这一点:

在以图灵机为理论模型的计算机上,是无法开发实现出强人工智能的,甚至连我们人类水平的通用型智能也无法实现。因为我们人类还有意识,可以将无法计算出结果的问题搁置起来,或通过不太靠谱的直觉给出一个模糊的答案,而图灵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我们梦想开发出强人工智能,来帮我们人类探寻世界的本质和终极的真理。这方面从早期毕达哥拉斯提出的“万物皆数”,到现代科学家Stephen Wolfram提出的“宇宙的本质是计算”,后来又被《人类简史》的作者将其简化为“万物皆算法”。

然鹅,早在上个世纪末,彭罗斯在其《皇帝新脑》一书里,通过数学,哲学,物理学三个角度,通过抽象逻辑分析和数学公式推导,以及经典物理及现代量子物理的各种前沿理论及猜想向读者证明,我们所存在的这个世界一定存在,而且确实已经存在着某些具有非算法特征的东西,即这些东西是无法用数学公式压缩,也无法通过纯数学的物理公式计算出后续时间里这些东西的必然状态。

或许彭罗斯的观点和论证并不绝对正确,但至少他给出的证明和逻辑推理并不是全无参考价值的。他在书的最后一章里对我们人类意识的功能作用进行了推测:

我们的大脑在进行数字逻辑推理计算时,这种行为是一种无意识行为,是可以按照算法过程进展的,但还需要再在这个过程之上对这个算法过程进行一个判断,这种判断正是意识行为的呈现,而意识行为是不能被任何算法所描述的进展。(P552~553)让我们回忆第四章用来建立哥德尔定理以及它与可计算性之间的关系的论证。这论证指出,不管数学家用什么(足够广泛的)算法去建立数学真理,或是类似真理的东西,不管他采用什么形式系统去提供真理的判据,总有一些数学命题,譬如该系统显明的哥德尔命题Pk(k)(参考146页),这些算法不能提出答案。如果该数学家的头脑作用完全是算法的,那么实际用以形成他判断的算法(或形式系统)不能用以应付从他个人算法建立起来的Pk(k)命题。尽管如此,我们(在原则上)能看到Pk(k)实际上是真的!既然他应该也能看得到这一点,这看来为他提供了一个矛盾。这个也许表明,该数学家根本不用任何算法。(P559)

让我们再从头审视一下目前公认的强人工智能的定义,可以发现,意识是一个绕不开的坎儿,但在现有的图灵机理论模型里,我们能找到意识的位置吗?

五、人工智能思维定义?

人工智能可以分为弱智能和强智能,区分点是:是否能真正实现推理、思考、解决问题。

人工智能按程度可以分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是利用已有数据,得出某种模型,利用模型预测结果,深度学习是让机器能够像人一样具有分析学习能力,能够识别文字、图像和声音等数据。

六、人工智能的定义?

字面意思是“人工”制造的“智能”。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七、人工智能 定义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中,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热门话题。但是当我们谈论人工智能时,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人工智能的定义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人工智能的定义

人工智能是指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和实现人类智能的技术和方法。这种技术使机器能够执行类似人类智能的任务,例如学习、推理、问题解决和语言理解。

人工智能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但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智能手机、智能家居、自动驾驶汽车等。

人工智能的重要性

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在于其在提升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和推动科学研究方面的潜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各行各业都可以实现更高效的生产,更智能的决策,并为人类提供更多便利。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使得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疾病,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交通领域,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交通效率;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帮助银行预测风险,提高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

此外,人工智能还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更快速地处理海量数据,发现更多的规律和模式,推动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结语

总的来说,人工智能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我们相信它将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发展机遇。

八、人工智能如何重新定义人类的意义?

人工智能要看发展到什么程度,目前阶段人工智能还是萌芽。

当黑猩猩开始使用工具的时候,我们重定义人类的意义,人类曾经被定义的能力:

有意识、使用工具、使用语言、有艺术能力,有信仰、有思想、有文化、有最终目标等等

人工智能依然靠算法大数据的工具,不管任何行业的人工智能都是离不开自身一套的算法。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是必然趋势,但人工智能写入人脑,或将人脑思想意识带到人工智能可能是梦想。

九、人工智能立法的定义?

当前,法律界和学术界对人工智能及其产业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如何定义人工智能?《条例草案》提出,人工智能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或者其控制的设备,通过对收集的外部数据进行学习、分析,感知环境、获取知识、推导演绎,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以及应用的能力”,同时明确了人工智能产业的边界,将人工智能软硬件产品、系统应用、集成服务等核心产业,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融合应用带动形成的相关产业纳入人工智能产业范畴。

同时,《条例(草案)》还要求建立健全人工智能产业统计分类标准,制定和完善统计分类目录,有序开展人工智能产业统计调查和监测分析工作。通过完善人工智能统计监测制度,准确掌握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为促进产业发展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目前,深圳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方面相对薄弱,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创新上鲜有突破,大多数企业经营研发侧重于人工智能应用层面。针对这一问题,条例《草案》主要从致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四大方面进行了制度安排。其中,着眼关键核心环节,《草案》提出建立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的核心技术攻关机制,创新科研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机制,建立覆盖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周期的扶持政策体系。

针对人工智能产品“落地难”的问题,《条例草案》规定探索建立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产品准入制度,缩短人工智能产品与服务进入市场的审批链条和周期,建立新技术按风险管理制度,支持先试先用。其中,针对目前需求突出的医疗器械产品的应用做出专门性规定,“鼓励建立临床试验伦理审查的快速审核机制与互认机制,探索建立适用于人工智能类医疗器械的快速注册审批机制。”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核心驱动力,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人们对伦理问题的担忧。对此,《条例草案》还提出设立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明确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职责,加强伦理委员会对人工智能伦理的统筹规范和指导协调,推动构建覆盖全面、导向明确、规范有序、协调一致的人工智能伦理治理规则。

十、人工智能法律定义详解?

人工智能的定义可以分为两部分,即“人工”和“智能”。“人工”比较好理解,争议性也不大。有时我们会要考虑什么是人力所能及制造的,或者人自身的智能程度有没有高到可以创造人工智能的地步,等等。但总的来说,“人工系统”就是通常意义下的人工系统。

关于什么是“智能”,就问题多多了。这涉及到其它诸如意识(CONSCIOUSNESS)、自我(SELF)、思维(MIND)(包括无意识的思维(UNCONSCIOUS_MIND))等等问题。人唯一了解的智能是人本身的智能,这是普遍认同的观点。但是我们对我们自身智能的理解都非常有限,对构成人的智能的必要元素也了解有限,所以就很难定义什么是“人工”制造的“智能”了。因此人工智能的研究往往涉及对人的智能本身的研究。其它关于动物或其它人造系统的智能也普遍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课题。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领域内,得到了愈加广泛的重视。并在机器人,经济政治决策,控制系统,仿真系统中得到应用。

尼尔逊教授对人工智能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而另一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这些说法反映了人工智能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即人工智能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构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研究如何让计算机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也就是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来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被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一(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人工智能)。也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三大尖端技术(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之一。这是因为近三十年来它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学科领域都获得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工智能已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自成一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