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大数据 > 自然资源数据管理规定?

自然资源数据管理规定?

栏目: 作者: 时间:

一、自然资源数据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规范自然资源统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提高自然资源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含沿海地区海洋主管部门)以及从事自然资源相关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开展自然资源统计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自然资源部组织领导全国自然资源统计工作,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自然资源统计工作,接受上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建立健全统计联络员制度。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开展林业草原有关统计调查。经国家统计局审批或者备案的统计调查项目,应当向自然资源部报备,并提供相关统计数据。

开展自然资源统计工作所需人员、经费和工作条件应给予保障。

第四条自然资源统计的主要任务是对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域海岛等自然资源,以及海洋经济、地质勘查、地质灾害、测绘地理信息、自然资源督察、行政管理等开展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提供统计数据,实施统计监督。

第五条自然资源部统计归口管理机构组织开展全国自然资源综合统计工作,主要职责是:组织制定自然资源统计规章制度,监督检查全国自然资源统计工作;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统计指标体系,制定综合统计调查制度,审查专业统计调查制度,承担统计调查制度报批工作,对统计调查制度执行情况开展评估;组织实施综合统计任务,开展数据质量评估;建立健全统计数据共享机制,发布综合统计数据;开展综合统计分析,组织综合统计业务培训,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

第六条自然资源部内设业务机构组织开展全国自然资源专业统计工作,主要职责是:起草专业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实施专业统计任务,搜集、汇总生成、审核专业统计数据,依据规定发布数据;按照统计调查制度规定向归口管理机构汇交统计数据;开展专业统计分析,组织专业统计业务培训。

第七条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自然资源统计工作,主要职责是:完成上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部署的统计调查任务,审核本级统计数据;开展统计分析,发布统计数据,开展统计业务培训。

第八条自然资源统计技术支撑机构配合统计归口管理机构做好综合统计数据汇总、校核、分析,编制统计报告,开展统计技术培训,承担统计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等。

第九条自然资源部制定全国性自然资源统计调查制度。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制定补充性统计调查制度,但不得与上级统计调查制度重复矛盾。统计调查制度一经批准,应当严格执行,未经审查机构同意,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修改调整。

第十条自然资源统计数据获取方式主要有:

(一)资源调查。通过对全国国土调查等基础调查成果,和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域海岛资源等专项调查成果,以及对特定资源和区域的遥感监测成果,进行加工整理后直接形成统计数据。

(二)行政记录。通过对自然资源业务管理系统中留存的行政记录,进行加工整理后直接形成统计数据。

(三)联网直报。填报人直接向自然资源部报送原始数据,部汇总整理后形成统计数据。

(四)逐级上报。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下级单位报送的数据进行汇总审核后,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

优先通过对资源调查和行政记录成果加工整理获取统计数据,完善统计数据联网直报,减少数据逐级上报。

第十一条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

加强源头控制。填报人对其填报、录入的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严格审核。各单位对其负责加工整理、汇总生成的数据进行严格审核,对数据质量负责;发现数据异常的,应当返回填报人核实修改。审核结果和修改情况记录留痕。

完善统计流程。建立健全数据审核、签署、交接、归档等管理制度,建立违规干预统计工作记录制度和统计信用制度。

加强技术校核。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校核,开展逻辑检验、数据抽查、实地核查,综合评估、控制和提升数据质量。

第十二条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等规定,定期公布统计数据。综合统计数据由统计归口管理机构公布,专业统计数据依据有关规定经统计归口管理机构审核会签后可以由业务机构公布。公布机构对统计数据真实性负责。

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监督考核时,需要使用数据的,以公布的统计数据为准。

第十三条加强自然资源统计信息化建设,实现统计数据全流程信息化生产和管理。建立健全统一的自然资源统计数据平台,推进统计数据平台与业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数据交互共享。完善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第十四条严格遵守国家保密和政府信息公开法律法规,对于自然资源统计中涉及到的国家秘密、属于单个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予以保密。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对防范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负主要领导责任,分管负责人负直接领导责任。

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本级和下级自然资源统计进行监督检查。发现统计违纪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移送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配合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查处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等重大统计违纪违法行为。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2020年8月1日起施行。原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国土资源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原国家海洋局公布的《国家海洋局综合统计暂行规定》、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公布的《测绘统计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二、自然资源8大分类?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来源,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资源退化了、枯竭了,就要阻碍生产的发展。采矿工业如果实行盲目开采,就会带来矿产资源枯竭。一个人不能离开水、空气、阳光、土地等,这些资源一旦缺少,就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威胁。

自然资源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生态资源(恒定资源),如光、热、水、风力、潮汐等;

二是生物资源(可再生资源或可更新资源),如动物、植物、微生物、土壤等;三是矿产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或不可更新资源),如天然气、煤炭、石油等。

三、三大自然资源宝库?

海洋生物资源

根据近些年的详细调查,海洋里的动物大约有18万种,植物约2万种。这些丰富的海洋生物可为人类社会提供食物、药物和工业原料。其中已被人类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较大的鱼类有400多种,贝类和甲壳类近百种,藻类70多种,仅占海洋生物种属的一小部分。目前,这些野生海产品的年捕捞量可达2亿吨以上,大约可生产2000多万吨蛋白质食品,对缓解人类食品短缺和补充人体营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几年来,在南北极的科学考察发现,极区海域的渔业资源极为丰富,特别是南极海域的磷虾资源,如加以合理开发,每年可捕捞近亿吨。更令人惊喜的是,近年来的深海考察发现,一直被认为是生命极限区(水深600米以下)的深海底也有生物存在。

沃尔什和皮卡尔两位探险家乘坐深潜器到达1.1万米深的马里亚纳深海沟底时,看到了30厘米长、15厘米宽的扁鱼以及3厘米长的虾;另外的科学家还发现7米长的大型蠕虫,直径达10米的巨蛤和一些微生物;1994年,“阿尔文”深潜器在2800米深的海底发现宽达6~7.3米的巨蟹。这一发现,说明海洋里的生物资源目前难以估量,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海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开始在海洋里“放牧”,从而给人类的食物源带来了生机。据统计。1995年全世界共放牧了100亿尾海洋经济与,回捕量已达到1000多万吨。而目前放养在潮间带滩涂上的经济贝类,回捕量更是高得惊人,浅海网箱养殖业也正在蓬勃发展,并获得了好收成。海上人工养殖逐步走上了正轨,人类已从海上“猎人”转业为海上“牧民”。

海洋矿物资源

据统计,每位城市居民一生中将需要约0.5吨铅、0.5吨锌、2吨铝和4.5吨钢铁。现代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需要进口任何矿物。人类社会越向文明发展,所需要的矿物种类和数量也越大。现在陆地上的矿井越掘越深,开采的矿物品位越来越低,而价格却愈来愈高。原因是陆地上的矿物资源大多只能维持半个世纪,特别是稀有金属,现已接近枯竭。

但海底矿物资源却极为丰富。我国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先后多次对太平洋海底进行了锰结核(多金属矿)调查,发现在3000~6000米深的大洋底分布有铜、钴、镍、铁、锰、锌、金、银等多种金属矿,总产量达3万亿吨。

仅太平洋海床表层就含有锰4000亿吨,是陆地的400多倍;镍164亿吨,是陆地的1000多倍;钴580亿吨,是陆地的5000多倍;铜88亿吨,是陆地的88倍。而这些多金属矿还以每年1000万吨的速率在增加,而海床之下的各种金属矿更是无法估量。

更诱人的是海底的油气资源,目前还无法估算出是陆地的多少倍,仅北极(北冰洋)海底,石油储量就达1000多亿桶。更可观的是,北冰洋辽阔的大陆架上每立方千米的沉积物都拥有同中东地区相媲美的石油潜力,展示了诱人的未来资源前景。

其实,海洋里的溶解矿物质资源也同样不可低估。据海洋科学家初步测算,在全球海洋中的14亿立方千米海水中,溶解有5亿亿吨盐类,这些盐类中含有80多种人类不可缺少的元素,可提取的元素主要有氯化钠、镁、钾、溴和碘等。据估算,海水中约储有2100万亿吨镁、137亿吨铁和钼、50亿吨铀、27亿吨镍和锰、7亿吨钴、4亿吨银、500万吨黄金和大量的钾、溴、碘等等。也就是说,在一立方千米海水中,含有3750万吨可提取的固体矿物质,价值10亿美元。由此可见,只要人类掌握了开发海洋的高技术,海洋将为人类提供丰厚的矿物资源。

海洋潜在能源

现代科学家十分惊喜地发现,海洋里的潜在能源是永远也不会枯竭的。地球的自转,日月的天体引力,使海水潮起潮落,海流永不停歇,这就为人类提供了一部最大的天然永动机: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热能……

四、测绘数据在自然资源和规划的应用?

测绘数据在自然资源和规划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首先,在土地资源调查和规划中,测绘数据提供了土地的位置、形状、大小、地形地貌等信息,帮助规划师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和潜力。

其次,在森林资源管理中,通过遥感技术等测绘手段,可以监测森林的面积、生长情况、分布情况等,为森林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此外,在矿产资源勘探中,通过地质测绘和地球物理勘探等技术手段,可以探明地下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总的来说,测绘数据在自然资源和规划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自然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五、自然资源大还是生物资源大?

自然资源大

自然资源包括的范围非常大,如矿产资源、水利资源、太阳能资源、风能资源、海洋资源、地热资源,而生物资源只是自然资源中的一类。

自然资源可分为三类:

一是不可更新资源,如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化石燃料等,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

二是可更新资源,指生物、水、土地资源等,能在较短时间内再生产出来或循环再现;

三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如风力、太阳能等,被利用后不会导致贮存量减少。自然保护的中心任务就是保护、增殖(指可更新资源)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继续利用的能力,求得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

六、自然资源七大要素?

自然环境由阳光、空气、水、生物、岩石、矿物、土壤、气候等构成。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可分为三类,一是不可更新资源,如各种金属和非金洲矿物、化石燃料等,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二是可更新资源,指生物、水、土地资源等,能在较短时间内再生产出来或循环再现;三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如风力、太阳能等,被利用后不会导致贮存量减少。自然保护的中心任务就是保护、增殖(指可更新资源)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继续利用的能力,求得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

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自然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具有可用性、整体性、变化性、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和区域性等特点。自然资源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国土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气候气象、水资源等。

七、自然资源三大特征的表现?

(1)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和规律性

以淡水资源为例,一些地方十分丰富(如江南水乡),可以发展淡水养殖(但在一些时段会发生水灾),在某些地方就比较缺少(如西北干旱地带)。在新疆库尔勒市,一年的降雨低于200毫米,蒸发量却达2500~3000毫米;而在江汉平原的四湖流域地带,地下水位很高,水灾是当地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长江三峡大坝建成以前,每到汛期,人们为了不受水灾危害,往往要耗去很多人力、财力和物力。

(2)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无限性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说明现实的自然资源是很有限的,但是开发利用及其转化是无限的,这与科技水平关系很大。比如能源,如果只用石油或者煤炭作为能源,其储藏量比较有限,消耗一吨就减少一吨,再生的时间很长。如果用水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生物能等作能源,不仅来源广阔,也比较经济。如太阳能,人们可以用作热源、发电或作动力等多种用途,也可以借用科技支撑将有限的资源开发出无穷的效益。

(3)自然资源的多功能性

自然资源的多功能性表现在自然资源可以有多种用途。如玉米的秸秆,既可以作为养殖业的饲料喂养牲口,用做肥田的肥料,还可以用作沼气的生产原料,也可以用作工业原料。

(4)自然资源的系统性

这里主要指的是各种自然资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系统,改变其中一种自然资源或生态系统某种成分,都会形成连锁反应,从而影响整个自然资源系统的变化。如地表植被破坏→地表径流增加→水土流失→土地资源损毁→地面蒸发增强→土壤水分减少→地表干旱→地面空气干燥→气候资源改变。

八、破坏自然资源的十大现象?

(一)滥采滥用自然资源。

  包括:①滥伐森林,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环境;

  ②滥垦草原,造成土地沙漠化;

  ③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并引起地面下沉;

  ④滥采滥用矿产资源,对有害人体的汞、铅、镉、砷等元素,以及放射性元素,从地层深处采掘出来以后,不加妥善处理,任其散落到地表各地,污染环境,等等。

  (二)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不加处理、不加限制,任意排放到大气、江河湖海和土壤中,污染和毒化环境;有的为农作物或鱼类吸收并富集,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三)城市人口不断膨胀,产生垃圾、污水、噪声、汽车废气、交通拥塞等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

  (四)某些大型工程建设不当。例如修建水库大坝未注意生态问题,诱发地震,引起土壤盐碱化,造成某些鱼类绝迹。

九、刚果金的自然资源大的原因?

刚果金是一个物产丰饶、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的近乎天堂的国度。素有“世界原料仓库”、“中非宝石”、“地质奇迹”之称。黄金、钻石、铜、银、石油、天然气、木材、水利等资源储量高居世界第四位。连当今火得不行的新能源汽车所需的金属钴,也大部分来源于此。

这里以前是原始森林区,动植物死亡,地壳运动到地底下,经过了很长时间,变成了矿产资源。

十、中国自然资源的四大特点?

(1)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和规律性

以淡水资源为例,一些地方十分丰富(如江南水乡),可以发展淡水养殖(但在一些时段会发生水灾),在某些地方就比较缺少(如西北干旱地带)。在新疆库尔勒市,一年的降雨低于200毫米,蒸发量却达2500~3000毫米;而在江汉平原的四湖流域地带,地下水位很高,水灾是当地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长江三峡大坝建成以前,每到汛期,人们为了不受水灾危害,往往要耗去很多人力、财力和物力。

(2)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无限性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说明现实的自然资源是很有限的,但是开发利用及其转化是无限的,这与科技水平关系很大。比如能源,如果只用石油或者煤炭作为能源,其储藏量比较有限,消耗一吨就减少一吨,再生的时间很长。如果用水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生物能等作能源,不仅来源广阔,也比较经济。如太阳能,人们可以用作热源、发电或作动力等多种用途,也可以借用科技支撑将有限的资源开发出无穷的效益。

(3)自然资源的多功能性

自然资源的多功能性表现在自然资源可以有多种用途。如玉米的秸秆,既可以作为养殖业的饲料喂养牲口,用做肥田的肥料,还可以用作沼气的生产原料,也可以用作工业原料。

(4)自然资源的系统性

这里主要指的是各种自然资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系统,改变其中一种自然资源或生态系统某种成分,都会形成连锁反应,从而影响整个自然资源系统的变化。如地表植被破坏→地表径流增加→水土流失→土地资源损毁→地面蒸发增强→土壤水分减少→地表干旱→地面空气干燥→气候资源改变。